软件工程中的敏捷模型
什么是敏捷模型?
敏捷模型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增量和迭代过程。它预先定义了每次迭代的次数、持续时间和范围。在敏捷过程模型中,每次迭代都被视为一个短暂的“框架”,通常持续两到四周。
敏捷模型将任务划分为时间盒,以提供特定功能发布。每次构建在功能上都是增量的,最终构建包含所有属性。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小部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和缩短整体项目交付时间。
敏捷模型的重要宣言有哪些?
以下是敏捷模型的基本宣言
- 个人和互动优先于流程和工具。
- 适应性强、有能力、自组织的团队。
- 侧重于可工作的软件而非全面的文档。
-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模型旨在通过快速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提供完整的客户满意度。
- 欢迎需求变更,即使在开发后期也是如此。
- 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日常合作。
- 客户协作优先于合同谈判。
- 它使您能够通过早期和频繁的交付来满足客户。
- 高度重视面对面沟通。
- 开发可工作的软件是衡量进度的主要指标。
- 促进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 持续关注技术卓越和良好设计。
- 团队定期进行改进审查。
敏捷模型的阶段
以下是敏捷的不同阶段
以下是 SDLC 生命周期中敏捷模型过程涉及的重要阶段
- 需求收集:在此敏捷模型阶段,您必须定义需求。还应讨论业务机会以及项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您可以确定系统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 设计需求:在可行性研究之后,您可以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定义需求。使用 UFD 图或高级 UML 图,您可以确定新系统将如何整合到您现有的软件系统中。
- 开发/迭代:在软件开发团队定义并设计需求之后,真正的F工作在此阶段开始。产品、设计和开发团队开始工作,产品将通过简单和最少的功能经历不同的改进阶段。
- 测试:敏捷模型的这个阶段涉及测试团队。例如,质量保证团队在此阶段检查系统的性能并报告错误。
- 部署:在此阶段,初始产品发布给用户。
- 反馈:产品发布后,敏捷模型的最后一步是反馈。在此阶段,团队收到有关产品的反馈,并根据收到的反馈纠正错误。
与瀑布模型相比,敏捷周期较短。一个项目可能有很多这样的周期。这些阶段会重复进行,直到产品交付。
敏捷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敏捷类型
Scrum:这种敏捷方法主要侧重于团队开发条件下的任务管理。在Scrum 敏捷模型中,团队应严格遵循每个 Sprint 的工作计划。此外,参与此类项目的人员具有预定义的角色。
Crystal:使用 Crystal 方法是开发软件最直接和最灵活的方法之一,它认识到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政策和实践需要量身定制以适应它们。
Crystal 方法论分类如下
- CLEAR:用于小型和低关键度的工作。
- ORANGE:用于中等规模和关键项目。
- ORANGE WEB:通常是电子商务。
动态软件开发方法 (DSDM):这种快速应用开发 (RAD) 方法涉及积极的用户参与,团队被授权做出决策,目标是频繁交付产品。
特性驱动开发 (FDD):这种敏捷方法侧重于“设计和构建”特性。它被分为几个短期的工作阶段,每个特性都必须单独完成。它包括领域演练、设计检查、代码检查等。
精益软件开发:这种方法论基于“即时生产”的原则。它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速度并降低成本。
精益开发模型的结果是消除浪费、放大学习、实现早期交付并建立完整性。
极限编程 (XP):当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或不确定系统功能时,极限编程是一种有用的敏捷模型。
何时使用敏捷模型?
以下是使用敏捷方法的常见场景
- 当需要频繁实施变更时使用。
- 监管要求较低的项目。
- 现有流程不严格的项目。
- 产品负责人高度可访问的项目。
- 时间线和预算灵活的项目。
敏捷模型的优点
以下是敏捷模型的一些常见优点/好处
- 与客户一对一沟通。
- 提供非常现实的软件开发方法。
-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模型使您能够制定高效的设计并满足公司的需求。
- 功能软件的更新版本每周发布。
- 它提供早期的部分工作解决方案。
- 随时接受更改。
- 通过使用此敏捷模型,您可以缩短整体开发时间。
- 它允许在整体计划的背景下并发开发和交付。
- 最终产品在几周内开发并可供使用。
敏捷模型的缺点
以下是敏捷模型的一些常见缺点/弊端
- 可持续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风险较高。
- 在某些公司中,自组织和密集协作可能与他们的企业文化不兼容。
- 文档和设计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 如果没有客户的明确信息,开发团队可能会被误导。
- 不适合处理复杂依赖关系的方法。
敏捷模型与瀑布模型
敏捷和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两种不同方法。尽管它们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项目和要求在不同时间使用。
敏捷模型 | 瀑布模型 |
---|---|
敏捷方法提出增量和迭代的软件设计方法。 | 软件开发从起点到终点按顺序进行。 |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模型分解为设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模型。 | 设计过程不分解为独立模型。 |
客户有早期且频繁的机会查看产品并做出决策和更改。 | 客户只能在项目结束时看到产品。 |
与瀑布模型相比,敏捷模型被认为是无结构的。 | 瀑布模型更安全,因为它们是面向计划的。 |
小型项目可以非常快速地实施。对于大型项目,很难估算开发时间。 | 可以估算并完成所有类型的项目。 |
测试计划在每次 Sprint 后进行审查。 | 测试计划在测试阶段很少讨论。 |
有关敏捷和瀑布模型之间的详细比较,请参阅此链接。
摘要
- 敏捷模型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增量和迭代过程。
- 它侧重于可工作的软件而非全面的文档。
- 敏捷模型分为各个阶段:1) 需求收集,2) 需求设计,3) 开发/迭代,4) 测试,5) 部署,6) 反馈。
- 敏捷的各种类型包括:1) Scrum,2) Crystal,3) 动态软件开发方法 (DSDM),4) 特性驱动开发 (FDD),5) 精益软件开发,6) 极限编程 (XP)。
- 当需要频繁实施变更时使用敏捷模型。
- 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现实的软件开发方法。
- 该模型在可持续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
- 软件测试中的敏捷方法采用增量和迭代的软件设计方法,而软件开发则从起点到终点按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