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项剪线统计数据(2025 年)
近年来,有线电视提供商的客户群持续逐步流失。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技术(互联网使用和流媒体服务的兴起)的变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正在为剪线铺平道路。COVID-19 大流行加速了剪线趋势。随着许多人居家隔离,有线电视内容无法满足他们对内容的渴望。Netflix 等数字平台以及更多平台及时出现了。
以下是您应该了解的 2021 年一些最新的剪线事实和趋势
什么是剪线?
剪线是指取消有线电视提供商,转而选择更令人满意且更便宜的在线电视流媒体替代方案。也就是说,从有线电视提供商或卫星订阅转向在线流媒体平台。
剪线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更便宜的方式是放弃付费电视有线电视,转而使用免费的空中(OTA)广播。对于这种剪线方式,您只需要一个天线。但是,您可能无法享受太多内容,并且可能会遇到干扰。
接下来是正确的剪线方式,即“过顶”(OTT)剪线。在这里,您通过互联网流式传输内容。OTT 可能涉及订阅,这些订阅的内容比付费电视有线电视更有价值。您可以选择适合您观看需求的内容。流行的例子包括 Netflix、Hulu、YouTube、在线直播电视、社交媒体流媒体等等。
最后是剪线(修剪线缆);用户保留付费电视有线电视,但选择基础套餐,通常是新闻或体育节目。剪线用户还订阅了其他在线流媒体平台。
2021 年及以后的最新剪线统计数据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一些重要的剪线事实
- 预计到 2021 年,付费电视订阅将继续下降,而非付费电视家庭将继续增加。
- 真正的剪线家庭在 2021 年也可能会增加。
- 过顶广播将继续呈上升趋势,达到约 1.942 亿。
- 视频流媒体市场,该市场已显示出持续增长,将在2021 年底达到 7000 万美元以上。
- 直播流媒体可能会经历60% 的增长,这是一个显着的进步。
- Netflix、Disney+、BBC iPlayer 和其他流媒体平台将在 2021 年提高其订阅费用。
- 剪线趋势还表明,社交媒体流媒体在2021 年也将增长 7.2%。
- 越来越多的付费电视提供商正在出售其资产并转向流媒体领域。
2021 年总体剪线统计数据
从以上简要介绍可以看出,在线流媒体和剪线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有线电视的情况则不然,有线电视正在急剧下降。以下是关于剪线上升趋势的总体剪线统计数据以及这种趋势的潜力有多大。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了剪线的现状。
1) 价格仍然是剪线的主要原因。
来源:Magid
剪线的出现是由于有线电视价格高昂且内容种类繁多。尽管如此,这些仍然是剪线的当前驱动因素,此外还有数字平台的兴起等因素。根据 Magid 的说法,在这场新冠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电视订阅用户可能会取消订阅。
2) 非付费电视家庭不断增加。
来源:eMarketer
非付费电视家庭包括剪线用户和“从未使用过”付费电视的用户(从未订阅过付费电视)。他们的数量持续呈指数级增长。在美国,大多数家庭将在 2024 年淘汰付费电视。2019 年有 4460 万户,而 2020 年增至 5170 万户。相比之下,2021 年及未来几年将有所增长。
3) 美国 86% 的家庭接入互联网。
来源:Liechtman research
根据 2020 年 Leichtman research 的电话调查,86% 的美国家庭接入了互联网服务。这比 2015 年的 84% 有所增加。互联网消费的快速增长是由于疫情和转向剪线。
4) COVID-19 加速了剪线。
来源:Protocol
在此 COVID-19 居家隔离期间,大多数人选择了在线流媒体平台,以下有线电视统计数据表明了这一点。这与流媒体平台的利润和有线电视的亏损同时发生。Comcast、AT&T、Verizon、Charter 和 Dish 等传统有线电视和基于互联网的电视提供商在 2020 年用户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可能会在 2021 年继续,有利于剪线。
电视收视趋势下降
5) 传统电视收视率下降的又一趋势
来源:Grounded Reason
传统电视提供商依靠有线或卫星来提供其内容。然而,多年来,它们的订阅量急剧下降。累积而言,从 2016 年到 2020 年,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普及率从 84.8% 下降到 68.6%。大多数人选择直播电视和流媒体频道。
6) 电视家庭数量减少
来源:Statista
根据 Statista 收集的数据,2018 年美国约有 1.2759 亿电视家庭。此外,据观察,2019 年和 2020 年有 1.206 亿拥有电视的家庭。这种转变是由于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其他设备观看内容。
美国家庭剪线统计数据
7) 2020 年有 3120 万美国家庭剪线
来源:eMarketer
截至 2020 年底,美国约有 3120 万用户剪线。此外,有 660 万人计划取消付费电视订阅。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 2024 年。
8) 过顶流媒体市场增长
来源:Research and markets.com
这包括 Netflix 和 Apple TV 等流媒体服务。尽管预计到 2023 年将实现稳定,但在过去两年中,该市场已从 2019 年的 1041.1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613.7 亿美元。疫情再次加速了这些数字。
9) 中国直播电视流媒体持续增长
来源:Global times
近年来,直播流媒体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席卷全球。直播流媒体在中国最为普遍,2020 年约有 9 亿用户。
10) 四分之五的美国消费者拥有流媒体选项
来源:Deloitte
根据德勤洞察的数字媒体趋势来源,80% 的美国消费者至少订阅了一项付费流媒体视频服务。这比 COVID-19 之前的 73% 有了显著提高。还发现订阅者可能拥有多达四项流媒体服务订阅。一旦在 2021 年解除限制,他们可能会恢复到一个服务。
11) 社交媒体流媒体统计数据
来源:Conviva
Facebook、YouTube 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为包括新闻在内的流媒体内容创造了一个空间。到 2019 年底,Facebook 拥有 25 亿活跃用户;因此,它与少数品牌和经销商达成了协议,以鼓励使用 Facebook Live。YouTube 的用户数量也增长到约 20 亿。
12) 流媒体内容成本不断上涨
来源:Applico
Netflix、Amazon、Hulu 等流媒体巨头为拥有专业内容支付高昂的费用。然而,内容需求和利润维持已证明成本高昂。因此,流媒体平台将在 2021 年提高其订阅费,以跟上生产成本。
13) 广告商正在将策略转向流媒体平台
来源:Think with Google
每个人在观看流媒体内容时都讨厌广告。情况已不再是这样,因为消费者现在想要带有广告的免费内容。随着剪线,广告商现在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来利用。一些 OTT 统计数据表明,流媒体平台已达成协议,以提供免费内容,但会带有一些广告。根据 2020 年的一份报告,72% 的家庭拥有无限无线连接。少量的广告不会对数据计划造成太大影响。
14) 流媒体设备需求增加
来源:Business Wire
流媒体设备也是剪线的推动因素。Google、Amazon、Apple 等主要内容提供商将在 2021 年继续增加产量。据估计,到 2027 年,全球流媒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89.7 亿美元。
15) 流媒体大战短期内不会结束
来源:Wired
Netflix、Disney+、Amazon、HBO Max 和其他流媒体平台等行业主要参与者都已为 2021 年制定了计划。每个产品都旨在吸引新用户或留住现有用户。例如,迪士尼的目标是到 2024 年拥有 2.3 亿用户。
16) 数字内容盗版呈上升趋势
来源:ITIF
随着剪线的流行,非法流媒体内容也随之流行。2019 年,美国商会认定内容盗版占美制电视节目观看量的 1267 亿美元。2020 年,网络盗版增加了 80%。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这种趋势将在 2021 年继续。
17) Netflix 仍在增加用户
来源:Nasdaq 和 Statista
Netflix 在不同国家仍然很受欢迎。2020 年第三季度,Netflix 的全球订阅用户达到 1.9515 亿。北美用户占 7300 万订阅用户。
18) Disney+,一个短期内拥有最多用户的 newcomer
来源:Statista 和 Nasdaq
由于其节目,它已成为主要的流媒体服务提供商。在 6 个月内,Disney+ 获得了 5750 万订阅用户。
19) YouTube 拥有最多的用户,超过 20 亿。
来源:Think with Google
该平台不仅拥有最多的用户,而且拥有最多的每日活跃用户,截至 2020 年为 1.6375 亿。预计这一数字将在 2021 年有所增加。
20) HBO Max 和 Peacock 平台正在 gain
来源:The verge
HBO Max 从 AT&T 获得了价值 15 亿美元的内容,这将使其在 2021 年保持运营。Peacock 尽管是流媒体行业的后来者,但在 2020 年 12 月初,它已拥有 2000 万订阅用户。预计在 2021 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结论:变革之风
随着转向流媒体服务,许多平台正在努力争夺其公平的市场份额。这是通过提供独特的高质量内容、推荐观看内容、字幕和其他功能来实现的。
剪线和在线流媒体是当前消费者观看内容的指标。虽然有线电视的未来不稳定,但这将是有线电视的终结。据预测,到 2024 年,大多数家庭将不再拥有付费电视订阅。
以上给出的剪线统计数据是当前消费者观看内容的指标。虽然有线电视的未来不稳定,但这将是有线电视的终结。据预测,到 2024 年,大多数家庭将不再拥有付费电视订阅。
来源
- eMarketer
- Global times
- Business Wire
- Statista
- Nasdaq
- Research and markets.com
- Applico
- Wired
- Deloitte
- The Verge
- Grounded Reason
- Think with Google